站内搜索: 请输入搜索关键词

当前页面: 开发资料首页业界新闻软件精英――做主人还是做仆人?

软件精英――做主人还是做仆人?

摘要:
在最近召开的第九届软件产业博览会的分论坛之一―“软件产业国际化与外包服务国际峰会(SIMChina2005 )”上,谈得最多的依然是老话题―人才培养。

  无独有偶,在麦肯锡发布的报告中,也依然把人才问题放在了制约中国软件外包产业的首位。与会的国内外专家更是一致认为,软件人才―尤其是中高级人才的缺乏是最大的拦路虎,也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。

  专家们的这一观点得到了产业界人士的一致认同,于是不禁有人问:中国软件产业发展了20年,难道就没有培养出和成长起一批高级程序员和系统分析师吗?答案当然是否定的,尽管高级软件人才在数量上不足的现实依然不可回避。那么,那些高尖人才都到哪里去了?

  一位老总一语道破“天机”,他就是一位曾经被公司重金培养、用优势资源倾斜政策打造出来的高级软件人才,从普通程序员到了高级程序员,从高级程序员到了项目经理,从项目经理又到了系统分析员和架构师。但为了寻找更大的发展机遇,他离开培养他的公司,创办了目前这家公司。同样的故事在他自己的公司也发生了,几个他一手培养的高尖人才有的跳槽到了跨国公司,有的出去自己创业。 显然,软件高级人才的“不知足”成为他的最大心病。据调查,这是目前国内中型软件外包公司老总们普遍最为头疼的问题。

  至此,笔者想起了前段时间中印文化专家帕兰杰毗(中文名:白春晖)对中印文化进行的比较,他认为,相比较而言,印度人的三点不同之处在于:一是重精神轻享受。众多而盛大的宗教节日和朴素的饮食即是这一传统的映射;二是重内在秩序,轻外部环境。印度的秩序建立在内心之上,过去的种姓制度历史已经构筑起了印度钢铁般的社会结构。三是重个人,轻集体。印度教的修行是一种个人行为,任何人都无法取代,个人修为使得他们擅长数学计算和逻辑推理。

 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,在印度本国和东南亚的富人家里,经常看到学历很高、年纪很轻、条件不错的印度人在当仆人。在他们的意识里,专心做好一件事比什么都重要,甚至于当一辈子仆人。

  目前,给欧美和日本企业“打工当仆人”,已经成为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一种模式和出路,无须争论。笔者认为,对我国软件外包业的高尖人才来说,印度人身上至少有一点可以学习――在不断加强自身修为的同时,甘愿作仆人的精神。其借鉴意义在于,在大公司不断把产业规模做大,不断把产业链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,而不是主动放弃已经获得的软件生产与管理的优秀能力和舞台,从高尖人才到高级打工者转身成为老板,这种作法是对软件产业的最大助益。
↑返回目录
前一篇: 张朝阳:中国互联网10年历程激动人心
后一篇: 瞧,IT业的那一群蝗虫